四川之窗 > 新闻 >

论“藏水入疆”或“大西线”方案
时间:2018-01-23来源:未知 作者:乐小编 人气:

“藏水入疆”或“大西线”方案

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请不要以国家需求和科学的名义行“错误的科学”

 

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,西北缺水,众人皆知。国家实行生态文明战略,对广袤的西北大地而言,水是最关键的要素。面对国家的现实需求,有识之士、机构分别提出各种方案,目光炯炯都落在了青藏高原南麓,这里有丰沛的水源,又不约而同地设想着把雅鲁藏布江、怒江、澜沧江等等大江的弄到陕西、内蒙西部、甘肃和新疆他们设想的宏伟调水工程,我辈看得心潮澎湃、热血沸腾,不禁想起“洪水芒芒,禹敷下土方”。有影响的典型的方案是王梦恕院士方案(澎拜新闻)和王光谦院士方案(搜狐)。这两方案,颇有感染力,由此,两位院士也堪称“藏水入疆”和“大西线”的“二王”。但我辈仔细研读“二王”方案后,心中疑窦丛生,远没有欣赏历史上羲献“二王”书法那样来得轻松。

blob.png 

blob.png 

疑惑一,超长隧洞之工程问题(主要是王梦恕院士方案)。众所周知,青藏高原是新构造运动的活跃区,超埋深下的超长隧洞面临着地热、岩爆如何解决?另外,施工区域还涉及滇藏煤系地层,瓦斯气本就不可避免,再加上超埋深、高压易爆的煤层气,如何通风?等等这些问题还多着呢,仅就此工程问题,恐怕“二王”都回答不了。

疑惑二,明渠引水(王光谦院士方案),大量扬水的成本怎么解决?冰冻怎么办?生态问题怎么办?在这样的高原冻土地带,生态之脆弱难以想象,别拿青藏铁路来比,那是铁道爬坡下坡相对好解决。别忘了,水,得一直朝下流,恐怕得明渠、渡槽、隧洞结合,也免不了大量扬水,再加上脆弱的生态、地壳运动,青藏高原容不得如此折腾。

以上仅仅是自然而然想得到的几个疑惑而已。恐怕方家会有更多的问题。此文的目的并非从专业的角度去质疑大名鼎鼎的“二王”,仅因此事有一番发自心底的思考,你们面临国家的现实需求,是否可以在向国家建言、向大众宣传时谨慎一些?体现出真正的科学精神和良知。“二王”一为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一为中国科学院院士;一为隧道工程专家、一为水利科学专家。百姓心中你们是大家,国家给予你们院士的荣誉,是因为你们曾经为国家做出的贡献,也是你们严谨科学精神的体现。你们有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义务,面对国家的需求,你们的每一个建议、甚至公开的言行都应体现真正科学的态度;面对重大科学、工程问题,你们也得学习,与时俱进;面对自然和社会,得谨言。

仅就这些“藏水入疆”和“大西线”方案而言,因为“二王”是院士,我辈不能说你们是伪科学,因为伪科学是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不正确的选择和判断,并设法将这些错误正确化。我们只能说你们或许是“错误的科学”,或许你们没有掌握大量的科学材料,在不完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的不正确的选择和判断。但是由于你们位高而权重,国家的决策或取决于你们,观念的不科学或会误国呢。

仍然仅就这“藏水入疆”和“大西线”方案而言,不管是“二王”或是其他的科学家,不要以国家需求、以有超级工程先例来绑架我们的工程建设!不错,我们国家的隧道技术、筑坝技术、重大工程的施工技术部分领先世界了,超级工程的先例不胜枚举,但是这些都是在科学论证、科学施工和科学管理基础上实现的。要完整地研究这些案例,而不是简单类比。以辽宁大伙房水库输水隧洞为例,该工程洞径8米,连续长85.3公里,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输水隧洞之一。不要简单笼统地看这俩数字,要知道该隧洞经过50余条河谷,最大埋深630米,最小埋深60米,施工时可以有多条竖井或斜井作为辅助通道,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都是可以有预先方案的。这样的先例绝不可以照搬到青藏高原,要实现“二王”的调水目标,埋深在2000米以上的超长隧洞是没有先例的。

无论是“藏水入疆”还是“大西线”,都需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并且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研究,真正的起到为国家建言献策的作用,而不是以国家的需求和科学的名义为幌子大炒自己“简单”、“初级”的想法。

关键词:

责任编辑: